新华社兰州6月16日电 题 :面对石油资源枯竭,中国资源座戈走出这座戈壁小城是经济如何走出困境的?
新华社记者王铭禹、张智敏
连续5年上榜“中国西部百强县市”,样本样本获评2020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(市、观察区)、县域2021年度中国高质量发展百佳示范县市 ,篇丨并在今年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……
南依祁连山、面对北接戈壁滩 ,石油河西走廊西端的枯竭困境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,因建成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而闻名 ,城何却也曾因石油资源枯竭陷入发展困境。中国资源座戈走出经历转型阵痛,经济玉门靠什么实现绿色崛起?样本样本
从“一油独大”到“多轮驱动”
夏日戈壁,热浪翻滚。观察玉门城区东北60公里外,县域玉门油田50万千瓦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正酣 。作为玉门油田首个风电项目,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发电9亿多千瓦时,节约标煤近30万吨 。
老油田探路新能源,正是玉门绿色突围的缩影。玉门属于我国一类光资源区 、二类风资源区,当传统资源逐渐枯竭 ,玉门人果断将目光投向清洁能源 。
在油田开辟“光伏海洋”,在戈壁种出“风机森林”。玉门市绿色能源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史学磊说,自国家提出“双碳”目标以来 ,玉门连续承接三批次国家“沙戈荒”大基地项目。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并网发电、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开工建设……多个新能源项目在玉门落地。
数据显示,“十四五”以来 ,玉门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速超16%,截至目前,新能源装机628.4万千瓦 ,占玉门市电源装机超87% 。2024年,全市清洁能源发电74.4亿千瓦时 ,占比超96% 。
快速发展的新能源市场吸引了9家大型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聚集 ,涵盖风机叶片 、新能源电池、光伏玻璃 、光热玻璃等领域 。2024年,全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20亿元。
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传统产业也在改旧育新。在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酒泉市浩海煤化有限公司,煤炭在焦化过程中每天产生的近70万立方米煤气,成为下游5家企业的燃料;年产10万吨煤焦油经深加工,成为新能源电池的负极材料;“三酸两碱”等副产品则是精细化工的原料……
一块原煤在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上衍生出众多高附加值产品。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李建军介绍 ,围绕浩海煤化工,园区已聚集36家规上企业 ,企业间互为上下游 ,努力做到废料废渣综合利用,超低排放 。
2024年 ,玉门石油化工工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到53%,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 、煤化工、精细化工等产值占比稳步提升,产业结构从“一油独大”向绿色生态产业“多轮驱动”转变。
围绕“绿色”的崛起之路
在众多工矿资源型城市中,玉门崛起的秘诀是什么 ?
抢抓机遇,锚定绿色发展方向——
国家提出“双碳”目标促使玉门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步入快车道 ,东部产业转移则让玉门原有的化工产业提质增效 。
“多年来,围绕玉门油田,玉门配套建设了水 、电 、管网、蒸汽和危废处置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。”玉门老市区管委会副主任金颖霞说,玉门老市区化工园区瞄准精细化工,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不断提高入园企业环保标准。
甘肃勤业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涛说,企业2019年从江苏常州迁入玉门 ,投入1.6亿多元用于生产设备和环保设备升级改造,产能提升了30%以上 。在企业排放物处置上,由园区、企业自身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同构成全流程监管和处置闭环 ,给企业安全排放上了“多重保险”。
链式发展 ,打造绿色产业集群——
玉门曾高度依赖石油化工单一产业,近年来更加注重统筹“地下”石油和“地上”新能源资源,强龙头 、补链条、造集群。
在玉门市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,5条大型风机叶片生产线同时开足马力赶工生产,车间外成品叶片整齐排列。公司产品除了就近供应当地风电企业,还远销西北多个省区 。
不只是风机叶片 ,风机制造所需的轮毂、塔筒等主要部件,在玉门均可找到生产企业。玉门正与周边县区协同配合 、优势互补 ,共同打造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。
玉门近3年谋划实施重大项目374个 ,逐步形成了石油化工、煤化工 、精细化工 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、现代物流5个“百亿级”产业链